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J9九游会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第一财经》专稿节录:健身进行时—AnytimeFitTime!

2024-01-31 18:31:0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第一财经》专稿节录:健身进行时—AnytimeFitTime!好像是突然发生的事,你身边的健身爱好者越来越多了,你时不时看到他们在朋友圈晒照片:在健身房扛着杠铃做深蹲,在家里做俯卧撑,在私人工作室练习“空中瑜伽”这种“杂技”动作;他们还热衷分享各种健身小知识,热衷于讨论反手能否摸到肚脐。当然,他们也不会落下Under Armour、Lulu Lemon这类突然蹿红的运动服饰品牌。你有时不免怀疑,这些健身达人以前都藏在哪儿。

  这其实不是个新现象,每个时代都有对完美身体的想象。对于肌肉、力量和健康体魄的向往,深植于西方传统之中,至少半个世纪之前,健身已成为现代城市运动最主要的形式。当美国席卷中国电影院时,那些身材健硕、肌肉紧实的男女主人公也在悄悄改变中国观众的审美,而海归热潮进一步推动了这个趋势。

  另一方面,人们也相信对健身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刘清早就列举过这样一组数据:人均GDP达到500美元,民众会对体育健身有所需求;达到5000美元,体育健身将成为必然需求;而这个数字达到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8000美元被看做中等发达国家的基准线。此后,人们包括健身在内的现代生活方式都有了切实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中国人均GDP在2011年突破5000美元,2014年已达到7575美元。

  现代生活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当身边的消费品牌不断升级,工作和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各种压力同时也损害了人们的健康,亚健康、猝死、抑郁现象普遍增多。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

  以自媒体形式起家的“FitTime睿健时代”目前是健身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大号之一,微信、微博、人人网的粉丝数加在一起接近200万。“健身方面误区太多,缺少全面、合理的解释,在这个时候宣传这方面的内容就很容易积累人气。”创始人朱骁潇说。

  创建于2013年的FitTime原本只是人人网上的一个公共主页,通过介绍健身知识积累了第一批粉丝,逐渐形成社区。随着这批粉丝成长为健身达人,FitTime又把他们的经验传播给新用户。朱骁潇说,“我们会让练得比较好的粉丝讲述他们如何锻炼、如何控制饮食、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通过这样的内容影响新用户。”

  不少“达人”成为小圈子里的健身明星,朱骁潇称之为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见领袖)。KOL又给FitTime带来更多新粉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变成了FitTime的核心优势。

  朱骁潇和他的合伙人董煜原准备借助自媒体带来的关注做一个销售健身补剂的电商平台,但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劝说下,他们决定专注移动健身社区,做大用户群,不寄望于变现—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考方式。

  去年,FitTime接受真格基金和经纬资本的两轮投资,开始开发自己的App,今年年初正式登陆苹果商店,5月推出安卓版。

  这样一来,FitTime从根本上降低了健身的门槛。用户无需再通过文字描述或GIF动图研究健身动作,而是直接下载视频课程进行学习,也可以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年龄、运动习惯等数据,让系统推荐适合的课程:“瑜伽—核心稳定”“7分钟晨练”“王者肱三头肌”等等。

  跟着视频完成训练后可以一键拍照上传,分享给其他用户—重要的是分享你隐约可见的腹肌线条。FitTime的运营团队依然会对图片进行删选,通过“发现”功能引导其他用户关注他们。

  FitTime APP上线至今,越来越多的用户在社区晒图,晒自己练出的好身材,练出的健康生活习惯,练出的自信与不平凡。Anytime,FitTime!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大公司都加入到原本由健身房统治的世界中,它们在客观上集结成一种合力。互联网迅速提升了市场规模,但此后的影响力却不会滞留在网上。从线上到线下,一个全新的生态圈正在你身边生长起来。

  一些专业的健身知识,会免费通过FitTime的微博(@FitTime睿健时代)和微信公众号(rjfittime)主动推送到你的手机上;借助官方APP-FitTime,你在家也能练些基本动作,监测自己的数据,再社区;今后,你也许还能一周去参加一两次小型健身工作室组织的活动。对,不再是那种过于严格的大型健身房了,一些小型健身工作室承载了那些“不安分”的健身教练的创业梦想。

  李敏(下图)是通过FitTime的微博(@FitTime睿健时代)发现这家名为Dig Potency的私人健身工作室的。如今,她几乎每天都到这里训练。

  从外表看,你很难想象李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她穿着速干T恤和紧身短裤,露出线条分明而紧实的手臂,大腿肌肉饱满,脚步像踩着弹簧。在教练的指导下,她一口气做了12个burpee。“光做有氧运动只能瘦,必须结合无氧才能练出线条。”她说。

  与动辄数千平方米的大型健身房不同,Dig Potency只有100平方米左右,没有整排的跑步机和大型综合训练器,只有瑜伽垫、哑铃、弹力带、泡沫轴等小型器材。训练内容以一对一私教模式为主,教练可以根据学员的身材、体能、锻炼目标量身定制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Dig Potency的创始人罗思杰认为自己赶上了好时候:“我朋友圈里的健身教练现在基本上都出来做工作室了。”

  去年6月,FitTime找到他们,提出合作一期“夏日减脂训练营”:FitTime从全国范围内选出8名粉丝,在Dig Potency免费训练42天,全程在微博直播并拍摄纪录片上传到FitTime的优酷频道J9九游会登录入口。这次活动成为Dig Potency的转折点。“活动期间曝光量很大,也给我们的学员带来很大冲击。”罗思杰说,每月学员从二三十个增长到七八十个。这个从线上到线下双向循环的生态圈,在一点点改变传统健身行业的面貌。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人们对健身的观念。这些单干的健身教练和健身达人,在创业和扩大用户群的过程中,也在做着这种努力。

  近两年,曾锒铛入狱的保罗·威德描述自己在监狱里如何健身的书籍《囚徒健身》从美国火到中国。在他看来,把力量训练寄托在杠铃上是很可笑的事情,他教导人们回归古老的健身法,依靠自身力量塑造完美体型。

  你完全不用担心个性化、小型化、随身化,甚至无器械训练这些新概念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和一些行业类似,中国健身行业以加速度追赶美国。小型健身房曾在美国经过了几年孵化,才迎来爆发式发展,而在中国,“一切都是跳跃式的。”一位创业的健身教练说。

  这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的放大作用,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一些健身创业公司已实现盈利:ClassPass今年2月单月收入超过500万美元;生产智能运动追踪设备的FitBit于6月18日登陆纽交所,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高达7.54亿美元,净利润1.31亿美元—这类消息极大鼓舞了中国的健身创业者。

  看完FitTime睿健时代的之路,你有想对FitTime团队及其创始人说的话吗?在下方评论吧。

href=""

搜索